前几天去参加了一个葡萄酒巡展会,在会场看到了不少脸红脖子红且一脸醉意的小姑娘,不用想她们肯定是把酒都喝下去了。后来结束时走出会场,又碰到了几个打过招呼的爱好者,她们坐在大厅的沙发上,看到我们准备走了又聊了几句。
“你们这就走了啊?”
“是啊,你们不走吗?”
“今天喝的有点多,歇歇再走。你们不头晕吗?”
“我吐了的。”
“什么?”(她以为我喝醉了才吐的)
“我说我们没有喝下去,一般都吐了。”
“还可以这样啊,还是你们有经验!”
可见,原来还有不少人不知道有吐酒这一说。说到这里,我觉得很有必要和大家普及一下这个概念!
1、喝到吐和吐酒可不是一个概念
(1)什么是喝到吐?
喝到吐意味着你喝酒喝到了个人极限,身体在抗议,尤其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刺激人体内脏器官,进而导致呕吐,这可以理解为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体现。事实上,喝到吐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2)什么是吐酒?
吐酒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是在你认真品鉴完一款葡萄酒后,不选择立刻吞下去(尤其是后面还要长时间的品酒时)而选择吐掉的行为。这种行为看似不雅实则不然,而且其实非常有必要,不信你接着看!
2、为什么要吐酒?
葡萄酒这么好,吐掉不是浪费吗?很多人肯定会这样想。然而,品酒时吐酒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毕竟品酒的目的是为了品鉴葡萄酒的口感和品质,如果不吐酒的话,你就会很容易喝醉,这样就很难继续进行品鉴了,而这与品酒的初衷是相悖的。
因此,学会吐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品鉴会上往往会有几十甚至上百款葡萄酒,如果想要一一品鉴一番就少不了要吐酒。否则,还没品到一半你整个人就已经晕了(酒量好到爆表的人可以忽略这句话)。
再者,品酒会上葡萄酒有好有差,如果你每一杯都喝下去的话,后面遇到真正心仪的酒款时也可能会因不胜酒力而难以感受到其精华。退一步说,即使你酒量超好不会喝醉,也应该知道过量饮酒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
当然,还有的人讨厌频繁品酒时酒精带来的灼热感,而吐酒就可以帮助减弱酒精对喉咙带来的刺激。
除了这些外,即使摄入的酒精量有限,也会影响人的判断力和言行举止,从而对酒的判断出现误差。尤其是以品酒为职业的人,如酒评家一天可能要品鉴几十款葡萄酒,他们给出的分数是许多消费者购酒时的参考依据,容不得一点失误。他们需要为每一款品鉴过的酒负责,这就自然要求在评分时保持味觉敏锐和头脑清醒。
3、哪些场合需要吐酒?
(1)专业品鉴会或酒展
品鉴会和酒展这些场合更多的不是为了享受一款葡萄酒,有时候是为了判断一款酒的本质,有时候是为了加深对某个产区或者品种的理解,因此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吐掉。
(2)与葡萄酒相关的考试或比赛
这时候品鉴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拿到更多的分数,因此自然不能因为喝太多而影响后面的考试或比赛,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3)葡萄酒课堂或品酒练习时
葡萄酒专业生在上课或者业余爱好者在学习其它葡萄酒课程时,老师会传授品酒技巧,而品酒练习也是为了加深自己的品酒技能,这两者都不是以享受葡萄酒为目的,因此大多会选择吐掉,当然偶尔碰到自己喜欢的喝下去也无伤大雅。
总之,一切专业的品鉴场合,都需要吐酒来保持清醒。至于一些以葡萄酒为主题的晚宴、朋友之间的聚会和一些随意点的品鉴会也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因为在这些场合,葡萄酒更多的是用来享受。其实,判断哪些场合需要吐酒有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主办方是否准备了吐酒桶,如果有就意味着你可以进行吐酒。
4、什么是吐酒桶?
说到吐酒,就不得不提提吐酒桶。广义上来说,品酒时用来吐酒的小桶都可以称之为吐酒桶。很多品鉴会上的吐酒桶长这样:
一般情况下,吐酒桶都会有一个类似大漏斗的装置,这样可以避免在吐酒时不小心溅到脸上。当然,它也可以是盛了木屑的木桶、冰桶或水杯等,材质可以是木质、塑料、金属甚至纸板(如纸板烧杯)。当然,有些专业的品鉴室里也会有专用的吐酒槽,并有流水可以及时冲走吐出的酒液。
5、如何优雅地吐酒?
你可能会想,需要吐酒的场合貌似都是公共场合,随便吐酒真的合适吗?别担心,事实上吐酒也是一门技术活。第一,要防止酒液溅及自己或他人;第二,要保持姿态优雅;第三,不要影响到他人的言行。当然,你还需要做到在公众场合吐酒不尴尬,毕竟从小我们的潜意识里都是觉得在公众场合吐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
(1)喝酒前,首先需要准确确定吐酒桶的位置,不要等到葡萄酒喝到嘴中后再找吐酒桶,万一没找到又不方便问人,可谓是好不尴尬;
(2)找到吐酒桶后,可以小啜一口,利用舌头的搅动让口腔充分感受酒液,体验葡萄酒的酸甜苦辣鲜;
(3)品鉴完毕后,头微低,对准吐酒桶;收紧双唇,有控制性的发力,这样可以让葡萄酒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吐出,从而保证酒液进入吐酒桶。
6、酒都吐了还怎么判断葡萄酒品质?
事实上,人在品鉴葡萄酒时,舌尖、舌中部、舌两侧、舌根和整个口腔都会感受到葡萄酒的不同方面,例如对甜味最敏感的部位是舌尖,舌两侧则对酸度最敏感。也就是说,在品酒的过程中,喉咙并没有扮演多重要的角色。在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Jancis Robinson)撰写的《葡萄酒牛津指南》(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ine)一书中就明确指出,喉咙并没有味觉感受器,吐酒也可以让品酒者对葡萄酒建立一个完整的印象,同时还可以减弱酒精对喉咙的灼热感。
当然,也有人认为,吞下去可以更好地体验酒液滑过喉咙时的感觉,可以进一步品味葡萄酒的魅力。这样说也不无道理,不过喝下去充其量只是多了一种体验罢了,即便吐酒也并不会影响对葡萄酒品质的判断,所以也就无需纠结这一点了。
7、吐酒不是强制性行为,遇到好酒吞下去也无妨
到这里,吐酒我们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品的是 82 年拉菲,你还舍得吐吗?
事实上,吐酒虽然是品酒时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却不是必须要进行的一个步骤。如果遇到特别心仪的葡萄酒,你也可以选择吞下去。毕竟喝下去不仅可以满足味蕾,体验葡萄酒更完整的风味,更会带来心理满足感,这才是喝葡萄酒最大的乐趣所在。所以,碰到好酒实在不想放过时,何不大方喝下去呢?
8、吐酒后能开车吗?
想必这是很多人都会关注的一个话题,既然吐酒了,也就是说酒根本没有真的喝下去,那就肯定可以开车啦!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这样认为,然而,为了谨慎起见,吐酒后也最好不要开车,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葡萄酒牛津指南》一书中,杰西斯•罗宾逊还提到:事实上即使吐酒了你也很难完全保证不受酒精影响,因为无论你多么努力避免,依旧无法完全杜绝酒液自然流入喉咙。而且有的酒精在口腔的温度下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挥发,进而会在鼻腔和口腔中自然吸收。此外,杰西斯•罗宾逊还表示,在保证每一杯都吐掉的情况下,品鉴 30 款葡萄酒也几乎等同于喝掉了一杯酒,具体则依据个人身体机制不同而异。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方面是,吐酒后残留在舌头上的酒液也会随着唾液一同进入人体。可见,当你历经了一场大型品鉴会后,很难保证血液酒精浓度没有升高。也就是说,这时候开车同样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即便你选择了吐酒,也最好在酒会后乘坐交通工具或者打车回家。
红酒百科全书,中国领先的葡萄酒新媒体,微信公众号:wikiw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