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酒庄,如果某国的女王来买酒,肯定会开心到飞起,恭恭敬敬奉上吧!
那可不尽然。20 世纪 80 年代末,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Queen Beatrix of the Netherlands)向意大利某庄主买酒,却在夏天派了一辆没有空调的车来运输。庄主不忍自己的酒曝露在夏日的炎热中有所损伤,干脆拒绝把酒卖给她!
这位庄主霸气了,请受小女子一拜!
要说这庄主是谁,资深的酒迷可能猜到了,就是这位慈眉善目、号称“阿玛罗尼之神”的朱塞佩·昆达莱利(Giuseppe Quintarelli)。
阿玛罗尼(Amarone)是意大利五大名酒之一,也是中国消费者最爱尝试的葡萄酒之一。这位老先生就是酿阿玛罗尼的终极大神呐,很有必要跟大家讲讲。
一、阿玛罗尼之神的工匠精神
朱塞佩先生是阿玛罗尼葡萄酒界的传奇,生于 1927 年,虽没有酿酒名校文凭和国外学习经验,但从小就在葡萄园和酒庄实践,对栽培和酿造技术了如指掌。
老先生是个极致的传统完美主义者(可能是处女座吧),酒庄没有引进高科技设备,来到酒庄时间仿佛静止了一样,非常传统。朱佩赛曾说,他的酿酒技术是 20 世纪初从父辈那里传承来的。
同时,酿酒尊重大自然的风土,从葡萄栽培、采摘、风干、酿造、陈年都由人工完成,甚至酒标都是手工书写,到处都显露着工匠精神。
一位意大利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他回答道:“The secret of my wine? I follow my rules, I do not run behind the fashions.”(遵循自己的法则,不追随潮流),这段话被一众酿酒师奉为圭臬。
也难怪拉科酒庄(Luca Fedrigo of L'Arco)庄主说:“ 30 年前,人们嘲笑他。因为当时质量平平,产量高的瓦坡里切拉葡萄酒在市面上非常受欢迎,而他却是唯一一个还在追求高品质的。后来,时间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他反过来帮助许多酒庄转变酿酒理念,并不吝传授提高品质的经验方法。”
坚守传统的同时也敢于创新。朱塞佩是瓦波利切拉葡萄产业的创新者,第一个将内比奥罗(Nebbiolo)、科罗帝纳(Croatina)、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品丽珠(Cabernet Franc)等外来葡萄品种引进到瓦波利切拉来酿酒。1982 年他率先用波尔多葡萄品种赤霞珠、品丽珠及梅洛酿造瓦波利切拉葡萄酒 Alzero。
当时的瓦波利切拉,大多数酿酒师都只酿造红葡萄酒,他还大胆改革酿造白葡萄酒。
深爱每一瓶佳酿。《醇鉴》(Decanter)曾描写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朱塞佩轻轻地从橡木桶中取出一点酒倒入杯中,尝了一口,眯起眼睛,然后自言自语道:“It’s too good to sell。”
他不是商人,更像一位教引人们如何做到极致完美的灵魂导师。所以被称为“瓦坡里切拉之王”的戴福诺酒庄(Romano Dal Forno)庄主表示,朱塞佩就是他的指明灯。
2012 年朱塞佩逝世,享年 84 岁。他的女儿菲奥伦扎(Fiorenza)和女婿詹保罗·格里戈里(Giampaolo Grigoli)接管了酒庄,他的外孙弗朗西斯科(Francesco)和洛伦佐(Lorenzo)协助经营。
二、低调的阿玛罗尼之王
老先生创建的朱塞佩·昆达莱利(Giuseppe Quintarelli,人称大Q)是意大利的膜拜酒,世界上最好的阿玛罗尼!在意大利的地位如同罗曼尼?康帝在法国的地位,是人们心中的酒“神”。
不过,昆达莱利可能是史上最低调的名庄,从外面看就像一个家庭作坊,没有做过一张广告,不搞任何市场宣传。从山下到酒庄路上没有一个标志提到庄名,路也是土路并没特意修过,两边杂草丛生......
但它还是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忠实追随者,而且多是对葡萄酒颇有研究的资深收藏家。(咱们主编难得遇到此酒,虽说贵,也忍不住叫上酒友拼着喝!)
三、阿玛罗尼之王全解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我们从多方面来看看昆达莱利的神级操作。
昆达莱利酒庄在哪?意大利东北部瓦坡里切拉(Valpollicella)子产区Valpollicella Classico。酒庄所在的Nagrar村则位于Valpollicella Classico的东侧(如蓝色箭头所指)。
酒庄拥有 11 公顷葡萄园,土壤为石灰岩和玄武岩。不使用化肥和农药,采用最健康的生态栽培法。每串葡萄都是纯手工采摘,杜绝机器使用,并且筛选出最好的葡萄果实。
发展简史。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朱塞佩先生就开始在这里种植葡萄并实验性酿酒,在 1966年开始正式独立装瓶阿玛罗尼。
80 年代,Valpolicella Classico大量土地被废弃,很多酒农转去更平坦多产的平原,而老先生还是坚持酿造阿玛罗尼,并且开始酿造干白及波尔多品种。
自然风干之道。阿玛罗尼用风干葡萄酿成,有的酒庄会选择用机器风干,但昆达莱利是在自家房顶上的风干室靠自然风风干的,有时长达 6 个月。
在风干过程中,果肉中的酸会开始新陈代谢,并发展出更复杂的香气,而皮中的单宁则会更好的聚合,单宁链越长,就越感觉不到单宁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大Q的阿玛罗尼中感受不到大量的单宁。
橡木桶与陈年。昆达莱利采用的全是斯洛文尼亚橡木制成的大桶,被称为Large Botti。这种橡木本身风味较中性,由于木质特殊,使其有可能制成大桶。用大桶不仅减少了酒液接触到的氧气量,桶壁更厚,让氧气交换变得更加困难。大Q家的酒要经过 7-10 年不等的橡木桶陈酿。
所有的大桶上都有独特的雕刻图案
极致口感。一直以来,昆达莱利的阿玛罗尼以绵密香味、滑顺口感、浓缩味道和结构著称。尽管酒精度经常高于 15%,但它浓缩的糖分使酒达到了完美的平衡。酒友也如是说:
手写酒标。昆达莱利以前的每个酒标都是朱塞佩先生一笔一笔亲手书写的,直到老先生去世后,酒庄才改为复印版本酒标。一张张手写的酒标,再亲手贴上去,就像是一个庄严的仪式,全家老小齐动手,为的是把朱塞佩的精神传递下去。
四、阿玛罗尼之王酒款攻略
1、阿玛罗尼系列
昆达莱利只在好年份生产阿玛罗尼,如果年份不达标就降为普通级别,甚至干脆放弃。
(1)阿玛罗尼朱塞佩特选干红
Amarone della Valpolicella Classico DOC“Selezione Giuseppe Quintarelli
由朱塞佩先生本人挑选的葡萄酿制,不过他已仙逝,此酒也成了酒庄绝版,可遇不可求。
(2)阿玛罗尼珍藏干红
Amarone della Valpolicella Classico Riserva DOC
WS 意大利最贵葡萄酒榜单中,最贵的阿玛罗尼就是此酒。此酒由朱塞佩的家人挑选的葡萄酿制,橡木桶陈酿 10 年,目前市面上仅有 14 个年份,极其稀有,是爱好者“生前必喝”,接待重量级生意伙伴、贵客老友之选。
(3)阿玛罗尼干红
Amarone della Valpolicella Classico DOCG
葡萄采摘后经精挑细选,放到木箱中或草垫上,让葡萄自然风干。到了 11 月,葡萄开始长出贵腐菌,并在 1 月大量繁殖。1 月末压榨葡萄,浸皮 20 天,利用果皮上的天然酵母进行发酵,长达 45 天,之后转入橡木桶中陈年 7 年。
2、阿尔泽罗混酿干红
Alzero Cabernet IGT
80 年代主要由品丽珠(Cabernet Franc)混合少量赤霞珠酿成,如今由 40% 赤霞珠、40% 品丽珠和 20% 梅洛混酿。发酵时长 50 天,法国橡木桶中陈年 2、3 年,再转入斯洛文尼亚橡木桶中陈年 4 年以上。
3、里赛托瓦波利切拉干红
Recioto della Valpolicella Classico DOC
里赛托(Recioto)的酿酒葡萄在生长时,需充裕光照才能得以充分成熟。葡萄酒要拥有足够的糖分,才能在 2 次酒精发酵后,仍留有足够糖分。发酵时间长达 45 天,之后转入斯洛文尼亚橡木桶中陈年 5、6 年。
4、瓦波利切拉超级干红
Valpolicella Classico Superiore DOC
葡萄采收后立即压榨,浸皮 3-4 天后,利用果皮上的天然酵母进行第一次酒精发酵,然后换桶熟成,到 2 月再次换桶,在阿玛罗尼的酒泥上进行第二次酒精发酵(Ripasso),发酵完成后再转入大型斯洛文尼亚橡木桶中陈年 7 年。2001 年份获杰西丝?罗宾逊 18 分。
5、贝比干红
Rosso del Bepi IGT
昆达莱利仅在绝佳年份酿制阿玛罗尼,在优秀年份则酿制贝比干红,如果年份不够好,两种葡萄酒都不会酿制。因此,此酒堪称“昆达莱利小年阿玛罗尼”,酿制工艺同阿玛罗尼,性价比高。目前仅有 6 个年份( 1994、1996、1999、2002、2005、2008),每年产量仅 600 箱。
6、爱塞雷干红
Amabile del Cere IGT
昆达莱利酒庄最稀有的酒款之一,最新推出的为 2003 年份,而上一年份为 1990 年,分获帕克 95 分和 97 分。酒命名来源于二战时期,纳粹洗劫酒庄时,因储藏在食物间而未被发现的一桶酒,当若干年后,人们找到这桶酒时,它依然很美味。
7、初花干红
Primofiore IGT
昆达莱利每年都会发布的最年轻的葡萄酒(Primofiore寓意为“第一朵花”),不以陈年见长,但窖藏潜力秒杀一众同等价位葡萄酒,且价格不到阿玛罗尼的 1/5,所以不少业内行家将其称为年轻版“意大利阿玛罗尼之王”,是本土品种和国际品种的创新混酿。
Rosso Ca’del Merlo IGT
酿酒葡萄来自单一园,酿酒工艺同瓦波利切拉。
9、黑鸟干白
Bianco Secco Ca’del Merlo IGT
葡萄采收后立即压榨,低温浸皮 12 小时,然后控温发酵,并在发酵期间定期绞桶。
坚持(酿酒理念),创新(探索新的世界),传承(工匠精神),我想这大概就是它能称王这么久的原因吧。
有朋友说这么一句,简直不能更同意“这种咖位的名庄,就别看什么评分获奖了,人家连官网都不搞,根本不care那些酒评家,网上资料也很少,反正酒永远不够卖。”